2016年4月2日 星期六

《10倍數時代》- 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

1. 我所學到的教訓,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必要把自己暴露在改變的風潮之下。我們應該直接面對客戶,包括願意一直做我們生意的客戶,以及如果我們墨守成規,就可能會棄我們於不顧的客戶。我們應該直接面對低階員工;在適當的鼓勵之下,它們會告訴我們一大堆我們需要知道的事。我們還應該歡迎各種批評 --- 所以,不要害怕那些本來就經常挑我們毛病的人,例如記者或金融界的人,講出什麼不中聽的話。你不妨來個主客易位,反問他們一些問題,包括關於競爭對手的問題,關於業界潮流的問題,你當然可以問問看,他們認我們最應該關心的是什麼問題。只要把自己丟進嚴酷的現實世界,我們的判斷力和直覺就會迅速再度磨利

2. 然則我們怎麼知道某些狀況就是策略轉折點?
   這樣的認知,多半時候是一步步形成的。
   首先,你心中煩亂,察覺事情不一樣了:以前可以如此如此運作的事,現在行不通了。客戶對你的態度變了。擁有光榮歷史的研發部門,似乎不再能開發什麼好產品。你一向不看在眼裡或根本不清楚的競爭對手。正靜悄悄地侵蝕你的生意。有幾次商展都顯得相當怪異。

3. 其一,刻意求異,卻沒有造成任何實質差異的事,不要做。有時,你改善某個設計,目的只在勝出競爭對手一點,你的客戶卻未從中獲取實質的利益。這種事,請避免。
   其二,在高度競爭的水平式結構裡。當某個科技上的突破或其他重大變化出現在你面前,機會就在敲你的門了。請抓住機會。最先採取行動的人,也就是別人還猶豫不決時率先起步進發的公司,才能真正在時間上領先競爭者。
   其三,請依據市場所能接受的程度為你的產品定價,並採取以量制價的策略,然後請拼命想辦法降低成本,直到你能夠以這樣的定價賺取利潤。這種策略必然導致量產量銷的規模經濟型態。成為大量產品的供應商,你就有機會分攤掉成本,並收回成本。

4. 在分析企業經營失敗的前例時,哈佛商學院教授泰羅指出,經營失敗不外兩個原因:其一,企業離開客戶,亦即企業不智地改變一向有效的策略 (此為明顯易見的改變);其二,客戶拋棄企業 (此為微妙難辨的改變)。

5. 猶記得一九八五年年中,在將近一年時間毫無目標的徬徨、摸索之後,有一回我和當時英代爾的董事長兼最高執行長高頓●摩爾待在我的辦公室,討論我們不知所措的窘境。我們兩個人的心情都非常沉重。我望向窗外,看著遠方大亞美利堅遊樂場的摩天輪不停地轉動著。然後,我轉過身,面向高頓,問道:如果董事會把我們踢出去,換來一個新的最高執行長,你想他會怎麼做?高頓毫不猶豫地說:他會叫英代爾丟棄記憶體的生意。這時,我盯著高頓,啞口無言,過了一會兒才說:幹嘛我們不自己這麼做?我們這就走出門去,再回來,自己動手吧。

6. 我相信,多半情況下,比起被取代的經理人或領導人,從外面禮聘來的新人未必更傑出。它們只擁有一個優勢:長期以來,離職的領導人已將生命奉獻給公司,必然深深介入導致公司走到這個地步的過程;新來的經理人則不然,他們沒有感情包袱,因而可以只依據與個人無涉的邏輯,思考公司的當前處境。總之,較諸前任領導人,他們可以更客觀地掌握、處置許多問題,而有可能就是一個關鍵性的優勢。

7. 身在前線的人,通常較早意識到迫臨的變化。比起管理階層,業務員更早探知流動的顧客需求;而基本經營條件改變時,財務分析師往往最早察覺。
   管理階層通常是公司裡擁有理念、信念的人,但這些理念係由過去的成功經驗所形成,反而有礙於他們回應環境的變化。生產規劃人員和財務分析師則始終生活於客觀的世界,面對冷硬的資源分配和數字。高階主管往往必須在經歷經濟循環週期的危機,目睹赤字長期揮之不去的現實之後,才能恢復理智,痛下決心,脫離過去以來遵循的軌道。

8.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曾提及一種對企業家的定義:所謂企業家,就是把資源從低產能與低產量的領域,轉移到高產能與高產量的領域的人。

9. 你應該知道,所有手上擁有任何一種精美產品的人,都會到處去宣揚、推銷,並有意無意地加倍努力,讓他們的產品看起來說有多重要就有多重要。事情既然如此,存疑毋寧是自然的,而且你是應該抱持懷疑態度。
  其次,你應該知道,一旦親身去體驗,試著了解上述這些發展,你會發現,它們多半不似大家宣揚的那一回事。早期,在網際網路上,從某個站址到另一個站址,總像是慢慢無盡頭的路程,而一旦到達目的地,你多半只看能看到陳腐無趣的促銷文宣品。迄今,在銀行業務理,要以電子方式替代印章仍然不甚可行;而互動式電視,似乎在宣告它問世的偉大宣言墨審未乾之前,便已消失無蹤。
   不過,切勿關掉雷達螢幕,照常埋頭經營你的事業,而輕忽了乍看起來不怎麼樣的新事物。評估一項變化時,常見的陷阱之一,是僅憑它最初顯現出來的樣子,就論斷它的意義。這種危險,我稱之我第一版的陷阱
   一九八四年,蘋果公司推出麥金塔電腦時,我認為那只不過是可笑的玩具。別的問題且不提,它連個硬碟也沒有(當時,所有PC都已安裝硬碟),而且慢得叫人受不了。由於這兩大缺點,我只覺得,麥金塔的圖形介面是個討厭的東西,而不覺得那是甚麼重大的進步。麥金塔初次安奘啟用的表現,害我根本看不起伴隨圖形介面而來的重要特徵,譬如以其圖形介面為基礎的任何應用程式,都具有某種一致性;你只需學會其中一種程式,就會操作所有其他程式。但是,當時我被麥金塔第一次亮相時出現的種種問題蒙蔽了,竟無法看到問題背後的科技之美。

10. 如果你的直覺告訴你,眼前這新玩意兒只要再好上十倍,就可能釋放令人備感興奮或威脅的能量,那麼你此刻所面對的,非常有可能是某一種策略轉折點的開端。如果是這樣,你最好深入分析,仔細觀察,徹底了解某個新產品或新科技長期潛力和重大意義,而不要為它最初的樣子和品質所欺瞞。

11. 如果你是高階主管,別因為花時間懇求專家們提供他們的觀點、信念、好惡就覺得自己像個白癡。身為公司領導人,即使你迅速作成決定,只要那是錯誤的決定,就不會有人為你立碑讚頌 --- 別人不會因為那是複雜萬分的決定,就寬待你。別急,多聽聽別人怎麼說,直到你聽到的消息都只是重複你已經聽過的,直到你內心已形成自己的想法。
   如果你是中級幹部,那就別當個白癡。別光是站在一邊,等待高階主管做決定,然後就在事後邊喝啤酒,邊說風涼話,批評他們:天哪,他們怎麼會那麼笨?你參與的時機到了。無論對公司或對你自己而言,你都應該這麼做。別藉口你不知道答案,就躲得遠遠的;在像這樣的時候,沒有人知道答案是甚麼。請提出你最深思熟慮的意見,並請明白有力地提出。要做到什麼程度,才算已經參與了呢?要做到公司已經確實聽到和了解你的看法。在這場辯論中,顯然沒有任何一方會獲勝,但所有的意見都有助於形成正確的答案。

12. 品質管理大師戴明力主驅除公司裡的恐懼感。我卻擔心,人們過度簡單地理解這個主張。公司幹部最重要的職責,便是營造一個環境,促使員工積極追求市場上的勝利。為了創造和維持這種積極性,恐懼其實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恐懼競爭對手,恐懼破產,恐懼做錯,恐懼落敗 --- 這一切,都可能激發工作熱忱。

13. 任何公司都有兩種人:擁有知識權力的人和擁有組織權力的人。熟悉自己責任區的業務員、熱衷於最新科技的電腦技師和工程師,都是前者。負責集結、調度或調整資源,設定預算,指派工作或指定員工退出某項計畫的人,則是後者。從創業伊始,我們英代爾的人便致力於摧毀橫亙在這兩種人之間的藩籬。我們知道,就處理策略性轉變而言,這兩種人各有所長,絕沒有哪一種人比另外一種人優秀的事。同時,這兩種人都應該盡其所能,發揮所長,引導公司達到策略上最好的結果。理想上,每一種人都應該尊重另一種人對公司的貢獻,而且都不應該以自己的知識或地位威脅對方。

14. 一個組織的文化,如果能夠妥善處理自由爭辯 (混亂做主) 和果斷行動 (節制混亂) 這兩個階段,就會是一個有活力,善於適應環境的組織。歸納起來,這樣的組織有兩個特質:
   一、它容忍,甚至鼓勵爭辯。這辯論是激烈的,旨在探索各種議題;這辯論不分職等級別,而且各種不同背景的人都應參與。
   二、它能夠做出明確的決定,也能夠就接受明確的決定,而全體成員都會予以支持。
   較諸於其他團體,具備這些特質的組織更有能力面對策略轉折點。

15.死亡之谷的另一端代表了新的產業秩序。這新秩序的形貌,在轉型之前是難以想像的。對於片未知領域的地形,在遭遇之前,任何更斯的高階主管都恐怕所知不多,遑論擁有一份心靈地圖。為了穿越策略轉著點,你必須忍受一段時期的困惑、實驗與混亂;你必須耐心聽取卡珊德拉們的意見 (葛洛夫將希臘神話故事裡的女預言家卡珊德拉(Cassandra),比喻為公司內部能夠迅速看出逼近的變化、並及早發出警訊的人),刻意鼓勵辯論,並持續不斷地設法釐清新方向 --- 一開始那可能只是試探性的構思,經過幾次重複釐清,將會越來越清晰。你還必須承受人員傷亡或更換的可能。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在戰鬥之後存活,而存活下來的人,必然已經不是他們原來的樣子;這個事實,你必須接受。
   穿越策略轉折點,穿越死亡之谷,無疑是任何公司所必須承擔任務中,最艱苦、可怕的一個。但是,當十倍數力量降臨,我們只能選擇接受改變;要不,我們只能毫無選擇地步向不可避免的衰亡之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