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5日 星期日

《灰犀牛》

1. 灰犀牛的弔詭:當威脅遠在天邊,要因應會覺得綁手綁腳,沒有資源;等到威脅近在眼前,你不得不反應,也能取得資源時,就得付出極大代價。就看你是要減輕衝擊、降低傷害,還是等著來收拾殘局。

2. 基於金錢的誘因和心理偏好,我們總是會短視近利,不顧中、長期的策略。在獎懲制度之下,更使人逃避責任,不敢有所作為。我們總是把什麼都不做合理化。這種思考方式加上無理性的決策就會釀成災難。

3. 在面對多隻灰犀牛衝過來的威脅時,另一個阻礙是無法判定要先應付哪一隻。由於時機無法掌握加上資源有限,就難以區分因應的先後次序。有時,你只能同時應付,否則就會被踩扁。還有一些時候,被踩扁反而是對的做法。

4. 灰犀牛思想家:願意挑戰傳統思維,用心分析一個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多快會發生以及事件代表的意義。

5. 說到不確定性,活在這麼一個混亂的環境之下,你自然比較會思考如何解決問題。愈能靈活應變的,就愈能勝出。你唯一能預測的就是,無可預期的障礙隨時可能出現。

6. 灰犀牛的分類
























7. 在威脅已近在眼前,我們所做的決定和威脅仍遙遠時不同。如果威脅仍遠,我們就有充裕的時間思索如何因應和解決。這樣的差異即是行為經濟學家康納曼提到的系統一和系統二的不同:系統一是直覺的、出自潛意識所做的決定,而系統二是合乎理性、邏輯的思考方式。

節錄至《灰犀牛》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484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