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愛因斯坦,他的人生 他的宇宙》

1. 像我們這種人永遠不會變老,因為置身於偉大奧秘之前,我們永遠都像好奇的小孩。

2. 愛因斯坦對宗教的反叛,也深深衝擊他對俗世智慧的觀感,讓他對所有形式的教條和權威產生過敏反應,同時影響政治觀和科學研究。他曾經表示:「這個經驗讓我對各式權威產生懷疑,也是我醫生堅持的態度。」

3. 學校的軍事化作風,有系統的訓練從拜權威,讓學生從小便習慣軍事紀律,這一切讓人感到特別不愉快。

4. 盲目信仰權威是真理至敵

5. 愛因斯坦之所以欣賞莫札特和巴哈,是因為他們的音樂具有清楚的組織結構,聽起來「十分明確」,而且就像他自己最喜愛的科學理論是宇宙中擷取出來的一部分,而不是組合而成的。愛因斯坦曾經說:「貝多芬創造了他的音樂,但是莫札特的音樂是如此純粹,似乎已經存宇宙之中。」 他還比較了貝多芬與巴哈:「我感覺聽貝多芬不大舒服,我認為他太個人、太赤裸了。給我巴哈,更多的巴哈。」
   他也讚美舒伯特,因為他具有「最上乘表達情感的能力」。他曾填過一份問卷批評其他作曲家,多少反映他的科學人觀點:韓德爾「有點膚淺」,孟德爾頌「很有才華,但缺乏妙不可言的深度,以致淪為庸俗」,華格納「缺乏建築結構,根本就是墮落」,至於史特勞斯則被評為「天資聰穎但不實在」。

6. 熵 (Entropy)來描述第二定律,所謂熵是指一個系統的混亂和隨機程度,任何自然的過程傾向於增加系統的熵,例如香水分子會從打開的瓶子飄散到房間,但是不會自動集合再飄回瓶子內,至少我們的共同經驗看來。

7, 愛因斯坦表示,馬赫的天才部分在於「無可妥協的懷疑和獨立精神」。用愛因斯坦的話來說,馬赫哲學的本質是,「概念唯有指涉物體並說明操作規則時,方有意義。」換句話說,一項概念要有意義,首先需要一種操作定義,描述如何在操作中觀察概念。

8. 愛因斯坦的在專利局的上司哈勒爾傳授他一條守則---時時機警。這對專利審查員很受用,對於有創意、叛逆的理論家有是如此。質疑每項前提、挑戰傳統智慧,而且永遠不要別人覺得道理很明顯,便接受那是真理。同時,莫輕易相信,哈勒爾告誡他:「拿起一件申請案時,要認為發明者說的每件事情都是錯誤的。」

9. 愛因斯坦在一九一九年寫了篇文章標題為〈物理學的歸納與演繹〉 (Induction and Deduction in Physics),談到自己對演繹法的偏愛:
   在經驗科學的創造上,一個人能獲得最簡單圖像的方法是遵循歸納法。將一個個的事實挑選集中,讓之間聯繫的法則凸顯出來...然而,科學知識的大躍進從這種方法產生的只要少部分...人對自然認知的真正偉大進步,是源自於一種與歸納法近乎南轅北轍的方法:以直覺掌握住龐大複雜之事實的根髓,讓科學家提出基本法則的假設,從這些法則導出結論

他對這方法的喜愛後來更是有增無減。在人生將盡時,他表示:當我們鑽研的越深,當理論變得越廣義時,越不需要用經驗知識來決定理論。到一九零五年之初,愛因斯坦已經開始著重用演繹法來解釋電動力學,而非依靠歸納法。他後來表示道:不久,我對於以實驗上已知事實來建構與發掘真理的可能性,感覺到不是辦法。當我越試越感到絕望時,我更加確定唯有發現普遍適用的原則,才能帶領我們得到確切的結果。

10. 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個新觀念往往以直覺的方式,突然大駕光臨!」 他緊接補充道:「不過直覺無它,正式先前智慧經驗的結果。」
   愛因斯坦發現狹義相對論的直覺,是建立在十年學養與個人經驗的基礎上。我認為,當中最重要與最理所當然的事他對理論物理學深厚的理解與知識,當然在亞勞培養的,將思考實驗視覺化的能力也有幫助;還有就是他有哲學的根基:從休謨和馬赫身上,讓他對無法觀察到事務保持懷疑精神,而他天生叛逆、質疑權威更助長其懷疑精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