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妄念就是一個自己揮之不去,但又必須靠他人才能實現的願望。
2. 中國武術當中一個基本動作,扎馬步。扎馬步只有兩個動作要領,第一,扎穩底盤。你得有自己的生活在價值源頭,自己要有和他人協作產生財富的方式。第二,意守丹田。所有的東西都不再身外。身外之物沒什麼可追求的,我的一切行為,一切奮勇的追求,都是為了我的成長,為了自己的人格健全。
3. 曾國藩: 軍無糧則必擾民,民無糧則必從賊,賊無糧則必變流賊,而天下無了日矣。
4. 以己之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5. 曾國藩: 結硬寨,打呆仗。
6. 朝廷要封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一個官,曾國荃嫌小,就打算擺爛,給朝廷上了一個表章,要求再給自己降級。曾國藩勸他不要這樣,說慈禧,恭親王奕言斤都是明白人,千萬不要跟老中醫玩偏方。何必呢,跟明白人不要幹這種事。
7. 曾國藩: 未來不迎,當時不雜,過往不戀。未來發生的事情,我根本就不想迎上去想它;當下正在做的事情,不讓它雜亂,要做什麼就專心做什麼;當這件事情過去了,我絕不留戀它。
8. 鄭也夫,《吾國教育通病》: 過度的競爭,尤其是軍備競賽似的競爭,到最後往往會發現,競爭的標的物本身並不值錢。
9. 《中國崛起》張劍荆先生告訴我們,一個好個制度會產生出兩樣東西:第一,是「力量」;第二, 是「對力量的控制」。這兩者在大國崛起的道路上,缺一不可。如果你只有力量,而讓這種力量失去了控制,那麼就請看看一千多年前的隋煬帝,就請看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德國和日本。
10. 說完了屋大維這一套組合拳,我們可以看到一套政治體制改革的成形和成功是多麼不容易啊!它至少需要這麼幾個條件:第一,明確的目標;第二,堅決的決心;第三,柔軟的身段;第四,高超的技巧;第五,共同的底線;第六,設計「元規則」(決定規則的規則)制度的能力;第七,崇高的道德聲望。
11. 曾國藩「不讓他人難堪」背後的邏輯
他手下有一個大將,叫鮑超,字春霆,帶領霆字營,是湘軍當中戰鬥力非常強的一支。鮑超是個粗人,會打仗,也會搶奪戰利品,很快就發財了。有一次曾國藩過生日,鮑超帶著十六個大包的禮物就來了。曾國藩一看,帶的東西還真不少,就讓鮑超打開看看都有什麼好東西
打開一看,金銀細軟,古玩字畫,一大堆。
曾國藩就說:「我也不能全不收,我只收一樣,但是你讓我自己挑好不好?」然後挑來挑去,挑中一頂繡花小帽,剩下的完璧歸趙。請注意,這當爭可沒有那些嘮叨,他不問鮑超這錢怎麼來的,也不訓導他廉潔,只是禮送出營而已 。
還有一件小事,帶了兩萬銀子的銀票,在京官中散,但是他在兩江總督任上,小金庫的結餘是三萬兩,按理說他都能帶走,但是他沒帶,只帶了兩萬兩。
那剩下的一萬兩怎麼半?他寫信給他兒子,說:「這一萬兩你替我散給窮人,但只能偷偷摸摸的散,不要大張旗鼓的散。為什麼?因為我不願意當一個清官」
這件事背後的邏輯是什麼?曾國藩自己寫道:「我有美名,則人必有受不美之名與雖美而遠不能及己名者,相形之際,蓋難為情。」
曾國藩所實踐的,恰恰是儒家一個更高的人生境界-「內聖外王」。就是用儒家的道德,君子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讓自己在內心成為一個聖賢。但這個還不夠,這種人生沒有登頂,真正的登頂是要向外去做一番事業的。
一個人做事的時候,關鍵不取決你自己多厲害、多能幹,關鍵取決於你能調動多少資源來幫助你。這個時候技巧就出現了,如果你不僅追逐「內聖」,而且能追逐「外王」,那就不僅要當一個君子,還要有能力調動一切能幫助你的力量,來幫助你做成這一番事業。
12. 泰山不辭細土,方能成其大;和海不澤細流,方能就其深。
13. 胡適:「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沒有什麼東西是不容辯駁的,是天然正確的,應先疑而後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