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日 星期五

智慧型股票投資人

1. 在多數的時候,投資者必須體認持有股票存在著「投機成分」。投資者的任務是將此投機成分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並在財務上與心理上準備因應長期或短期的不利變動。

2. 最不智的投機行為:(1) 從事投機卻認為是投資;(2) 以嚴肅而非消遣的態度從事投機,卻又不具備相關的知識與技巧; (3) 投機所涉及的金額超過承擔虧損的範圍。

3. 防禦型投資者必須將持股侷限在主要的公司,它們擁有長期的盈餘紀錄與穩健的財務狀況。積極型的投資人可以購買其他類型的普通股,但絕對要根據智慧的分析從事選股。

4. 過去20年來,道瓊成分股盈餘的所有大幅成長都是源於投入資本的劇增,而且是來自未分配盈餘的再投資。 如果通膨可以視為個別的有利因素,則其效果會產生在增加原先既有資本的「價值」;這又會提升原有資本的獲利率。

5. 我們必須對投資提出警告,「在你介入之前,必須確定它是你的領域」。

6. 我們主要基於兩項理由而支持普通股。第一,它們能夠保障投資者的資金,使其價值免於通貨膨脹的侵蝕,債券則沒有這方面的功能。普通股的第二項優點在於其長年來的高平均報酬率。一方面是其平均股息收入高於優良債券的殖利率,另一方面則是未分配盈餘的再投資,使股價長年以來具備升值的傾向。但是,如果投資者以過高的股價購買普通股,則可能無法獲得上述兩個利益。

7. 選擇普通股所需遵守的法則
    (1) 普通股的投資組合必須做出充分但不過度的分散投資。
    (2) 所選擇的股票應該屬於大型、傑出而且舉債保守的企業。
    (3) 每家公司應該有長期持續發放股息的紀錄。
    (4) 投資者必須就本益比訂定某種限制,盈餘可以採用過去數年,例如過去七年的平均盈餘數字。就平均盈餘來說,我們建議25倍的本益比;若以最近12個月的盈餘來說,則本益比不超過20倍。 在這項限制下,則幾乎所有漲幅最可觀而且最熱門的股票都將排除在投資組合之外,明確地說,這項限制幾乎完全禁止買進「成長型股票」,而它們近幾年來正是投機客與機構投資者所偏愛的股票。

8. 所謂「成長型股票」是指其過去的每股盈餘成長率遠高於一般普通股,而且預期未來仍將如此(若干權威人士認為,真正的成長型股票其每股盈餘在十年內至少成長一倍,換言之,其每年複利成長率應該超過7.1%)。顯然地,這類股票非常值得買進並持有,只要價格不高。當然,問題正發生在價格上。畢竟以當期的盈餘來衡量,成長型股票的股票長久以來均明顯偏高,若以過去的平均盈餘來衡量,其本益比更是嚴重偏高。這使得成長型股票沾染了相當程度的投機色彩,而這類股票在操作上也顯得困難。

9. 投資者所購買的有價證券種類與所期待的報酬率並非取決於投資者的財力,而取決於其為金融方面的知識、經驗與個性。

10. 真正的投資者不會只是因為其所持有的證券價格下跌而遭逢虧損;因此,價格下跌的可能並不鰾是遭受了真正的虧損風險。如果一組經過慎選的普通股,在相當年數的期間而呈現令人滿意的整體報酬率,則這組投資就是安全的。在此期間,其市場價值勢必波動,甚至可能低於買進成本。

11. 普通股的價格經常出現大幅波動,智慧型投資者應該考慮從這些價格擺動中獲取利潤。為了達成目標,投資者可以運用兩種可行的方法:一是掌握時效 (timing),一是掌握價格 (pricing)。所謂掌握時效乃是預期股票市場的行為─ 當投資者判定未來走勢趨升,則買進持有;走勢趨跌時,則賣出或不買進。所謂掌握價格是指在股票價格低於其合理價值時買進,而在股票價格高於其合理價值時賣出。掌握價格的消極方式在於確定買進股票所支付的價格不太高,其立場強調的是長期投資。
    我們相信智慧型投資者不論以何種方式掌握價格,都可以獲得理想的績效。我們也同樣確定,如果他強調時效──指預測行情而言,結果他將成為投機客,並因此享有投機客的財務績效。 我們相信,人們介入華爾街越深,將愈懷疑行情預測或掌握時效的可信度。

12. 幾乎所有多頭行情都有明確的共通特色如:(1) 歷史新高價位,(2)本益比偏高,(3)股利率偏低 (相對債券殖利率), (4)融資買進的投機風氣盛行, (5)品質低劣的新上市普通股充斥。

13. 股票市場上任何的賺錢方法,只要非常容易了解而且為許多人所遵循,則其單純與方便將無法持久。(ex: 道式理論)

14. 嚴肅的投資者不應該相信,股票市場每天、甚至每個月的波動,將使他變得更富有或更貧窮。但是如果期間更長、幅度更大,則又如何呢? 在此,實際問題非常明顯,心理層面的問題則相當複雜。一大段漲勢勢必會成為心滿意足的正當理由,也會成為謹慎憂慮的原因,也可能誘發莽撞的行動。
     你的股票上漲了,很好!你比以往更富裕了,很好!但是,股價是否漲得過高了? 你是否應該考慮賣出? 或者,你是否應該捶首頓足沒有在低價買進更多股票? 或者──最糟者──你是否應該伏首於多頭氣勢之下,感染一般大眾的激情、過度自信與貪婪,而投入更多資金並承擔更高的風險呢? 最後一項問題的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但即使是智慧型投資者也需要相當的意志力才能免於追隨群眾。

15. 真正的投資者甚少被迫賣出持股,而在其他時候,則無需在乎當時的市場價格。他需要注意價格,據此採取行動,但必須符合其個人的意願。因此,所投資者因其持股價格不合理地下跌,容許自己陷入恐慌或不當的憂慮,無異於將其根本的優勢轉變為根本的劣勢。對於這類的人來說,如果股票完全沒有報價,或是對他們更有利,因為其他人的錯誤判斷不會再令其憂慮。

16. 許多上市的高評等公司債,雖然其發行公司財務狀況極佳,但債券市價大幅挫跌,使持有者相信自己顯然愈來愈貧窮。債券價格雖然下跌,持有者實際上卻處於更有利的地位,除非他們希望或被迫將債券拋售(或許是籌措資金從事更廉價的投資),否則,他們可以合理地忽略市場行為,是其為短暫而無意義的現象。

17. 對真正的投資人來說,當他持有上市的股票,可以利用市場每天的報價撿便宜,或置之不理,完全取決於個人的判斷與意圖。他必須認知價格波動的重要性,否則便缺乏判斷的依據。理論上,價格變動提供了一項警訊,要求他小心為妙──換言之,因為價格已經下跌,他應該賣出以避免事態惡化。根據我們的觀點,這類訊號的誤導作用不亞於所提供的幫助。基本上,價格波動對於真正的投資者只有一項明確的意義。價格劇跌時,它們提供明智買進機會,價格大漲時,則提供明智的賣出機會。在其他的時候,他應該忘卻股票市場的一切,只專注在股息的報酬與企業的營運績效

18. 投資者擁有合理的股票投資組合,便應該期待其價格有所波動,而且不應該因為重跌而憂慮,也不應該大漲而興奮。他必須永遠銘記在心,市場報價只是為了方便,投資者可以利用它們,也可以忽略它們。記取價列簡單的座右銘,將不至於鑄下大錯:在劇漲之後決不可以立即買進股票;在重跌之後,也絕不可以立即賣出股票。

19. 追求卓越績效的投資基金,可能涉及特殊風險。截至目前,所有金融方面的經驗都顯示,管理健全的大型基金,其長期績效最多只能夠稍高於大盤的表現。如果管理不健全,或許可以暫時得到傑出而虛幻的績效,之後將不可避免災難式的虧損。然而,確實有些基金的績效能夠長期地,如十年或以上,優於指數。但是,它們屬於罕見的例外,大多數在特定的領域中操作,並且嚴格地控制其基金規模,而且不積極推銷給投資大眾。

20. 我們認為投資者所能取得的產業分析報告,多半沒有實用價值。這類研究大多是ㄧ般大眾耳熟能詳的事,且其影響力已經充分反映到市場價格上。我們甚少發現某經紀商的研究報告能夠以令人折服的事實指出,某個繁榮的產業將趨向衰退,或某個衰退的產業將趨向繁榮。華爾街的長期觀點一向惡名昭彰,這也必然是用於它對各個產業獲利預測所做的重要調查工作。

21. 防禦型投資組合的七項條件:
     (1) 足夠的規模:年營業額不可低於1億美元
     (2) 強勁的財務狀況:公司負債不可超過股東權益的兩倍
     (3) 過去20年來的股息發放未曾間斷
     (4) 過去10年不曾發生虧損
     (5) 每股盈餘在10年間至少成長三分之一 :分別採用期初與期末三期的平均數
     (6) 股票價格不超過淨資產值的1.5倍 :若本益比低於15,則股價淨值比可以稍高。根據經驗,我們建議本益比與此項比例的乘積不可超過22.5。
     (7)股票價格不高於過去3年平均盈餘的15倍

22. 選擇「最佳的」股票基本上是極具爭議性的問題,我們在此建議防禦型投資者,無須從事這方面的追求。分散投資的重要系遠超過對個股的選擇。

23. 市場對現金股利政策的評估 ,大致上是朝下列方向發展:如果市場焦點不在於企業的成長,則這類股票便被視為「收益型股票」,股利率將維持一貫的重要性,成為影響股價的主要因子。另一方面,如果市場公認某家公司屬於快速成長的類型,股價主要決定因素則是未來,例如十年的預期成長率,現金股息就比較不重要。

24. 支付過高的價格買進績優股雖然具有實際的風險,卻不是一般證券購買者所面臨的主要威脅。根據多年的觀察,投資者的主要虧損來自於在景氣繁榮期買進品質低劣的證券。購買者將當期的良好盈餘誤認為是「盈餘能力」,並認定繁榮與安全是同一件事。

25. 四個重要商業原則:「」
    (1)第一項,也是最明顯的原則是:「了解你在做什麼 ─ 了解你的生意。」就投資者來說,這意味:不要試圖從證券買賣中獲取「商業利潤」 ─ 及正常利息與股息之外的超額報酬 ─ 除非你對證券價值的了解,就如同你經營買賣或從事製造時,對商品價值所了解的程度。
    (2)第二項商業原則:「不要讓其他人經營你的事業,除非你能夠鉅細靡遺地監督其績效,或你有不尋常的強烈理由完全信賴他的品格與能力。」
    (3) 第三項商業原則:「不可貿然地做生意  ─ 換言之,製造或買賣商品  ─ 除非經過周詳的考量,認為該筆生意會產生合理的獲利機會。尤其要避免獲利有限而虧損甚大的生意。  」
    (4) 第四項商業原則比較具有積極性:「必須有勇氣運用知識與經驗。如果你根據事實形成結論,如果你了解你的判斷是穩健的,則依指示行動 ─  雖然其他人的看法不童或遲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